close

本文摘自《一生懸命在生機》。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緣 起

二十多年前,在台灣如果說種菜不用農藥,大家都會認為是神話。

直到這幾年,健康養生風氣逐漸盛行,愈來愈多研究顯示農藥確實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於是有許多人開始嘗試不使用農藥的無毒栽培方法。然而,要從原本施用農藥的慣行農法轉向無農藥栽培,在轉型過程中農民所付出的心血與承擔的成本和風險,以及其間種種的困境與辛酸,並不是一般人所能深切體會。

都市人無從感受農民面對土壤劣化及蟲害的擔心與害怕,許多農民雖然明白使用農藥會傷害人體與土地之健康,甚至導致疾病,但苦於技術缺乏,加上消費者又都以蔬果的外觀作為選購準則,礙於生計,農民只好繼續以慣行農法,大量使用化肥與農藥來生產。有種菜經驗的人都清楚,要種出無農藥的蔬果若沒有特殊技術,菜往往會被蟲給吃光,對於一般農民來說,不使用農藥化肥是相當大的冒險,因為很可能會血本無歸。因此,若要改善這種惡性循環的現象,首要即是研發可行又有效的新技術,協助農民改變耕作型態,順利生產兼具美觀、美味又健康的蔬果,而非只是一味苛責農民,那是無濟於事的。

為了研發真正實用的健康農業技術,我們花了八年的時間在梨山潛心研究,在田間實作過程中,探討、解決作物的疾病問題及藉由重返自然之過程,體悟天地萬物的生命本性,順服自然,善用科技,開啟生物氣能輔醫農業的研究之路。

   初始──梨山歲月( 楊浩 老師的自述回憶)

民國75年初上梨山,人生地不熟,一切都是未知數。還好有許多朋友的協助,我們選定了一個視野極遠,且鮮少人跡的深林處落腳(海拔有二千三百多公尺)。這裡是原始林區,只有一大片樹林,其他什麼都沒有:沒有水、沒有電、沒有食物、沒有房子……一切生活所需都要從頭開始,光是生存就是大問題。首先,我們在附近租了間別人不用的小型鐵皮工寮遮風避雨,暫時解決了住的問題。再來則是尋找水源,因為附近原本就住有幾位潛居修行的師父,信徒們有幫師父接水,所以我們就循著管線在深山叢林裡尋找水源。走了半個多小時,好不容易才找到水源,再來便是到遙遠的梨山街市買水管。接水管的工作又忙了一個多禮拜,總算把用水的事完成了。接下來的時間,則是砍柴、提水(因水只能接到坡坎下)、採買食糧,張羅全家大小五口生活所需,一直忙了好幾個月,基本的生活才大致粗略抵定。隔年全家才全部都上山,那時候,三個兒子都還小,老大6歲(楊洵),老二4歲(子駒),最小的才2歲(子謙)。

一開始我們承租了大約三分的山坡地,在除草與挑掉許多大粒石頭之後,才勉強整理出一分多的可用之地。我們先以無農藥化肥為目標,開始試種高麗菜,但因水源不足,長成的高麗菜很小,如壘球一般大小。不過,與一般農藥化肥種出來的不一樣的是,高麗菜看起來雖小,但葉片卻層層密實,密度非常高(剝開約有32層),很硬實,甚至覺得還更像鐵球,沉甸甸的。可是顆粒雖然小,但炒起來,卻是滿滿的一大盤,滋味非常甜美,孩子們光是配高麗菜,就可以吃到五碗飯,可見其滋味之好;到現在他們仍念念不忘這山中絕美的“高麗菜球”。

這裡環境很特殊,我們的小屋面對著大雪山,日常就看著山上的雪線,隨著春夏秋冬四季之替換而高低變化,往山下望去,遠遠可看見德基水庫的全貌。破曉時分,屋旁的大樹上,總會有貓頭鷹“叩叩叩”的起牀號響起;而遠處住有兩位修行師父,每至夜晚,還依稀可聽見師父細微的誦經聲;我們全家則一起聊天,玩玩成語接龍,說說笑話,跪拜或一起誦讀經文。有趣的是,常會有好幾隻蟾蜍佇立在門前的石板上,有如山中精靈靜靜地在聆聽著我們誦經唸佛……。累了,走到屋外,仰望夜空,星星好近,又亮又多,此刻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滿天星斗,那種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這麼多年下來,記憶依然那麼鮮明、深刻。

山上平常早晚都冷,但中午又很熱,溫差很大,尤其冬天更是冰冷得受不了,孩子們的臉頰都被寒風刮得紅通通的,晚上睡覺也都要把頭包住才能入睡。早上去田裡上工,中午回來吃飯,那時都在屋外用石頭架著生火炊飯。下午兩點多再到田裡;天黑了,收工回家,點起蠟燭,準備好晚餐;也沒有餐桌,飯菜就直接放在用樹幹架的床上,全家一起邊吃晚飯邊聊天。吃剩的飯菜就打包好放進裝滿冰冷山泉的水缸裡,靠山泉水的低溫來保存。

在山上,小孩子有他們自己的娛樂,平時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在田裡幫忙抓抓菜蟲、播播菜苗、拔拔草,他們最熱衷的還是撿樹枝升火、烤蘋果和馬鈴薯,半工半玩,採野莓,抓小蚱蜢……自得其樂;也結交在遠處山上的小朋友,大夥兒去坐“流籠”、“單軌搬運車”、開“爬山虎”……驚險有趣;有一次楊洵和媽媽還被掛在湍流溪谷上的高空流籠中達半個鐘頭,兩人都不敢向下望,直直仰頭看著天空,拼命唸著菩薩……

隔年,老大要上小學了,就由媽媽帶他們先行下山,我則留在山上繼續努力,有節日時再返家過節,他們則一等到寒暑假,就迫不及待的想趕快回到山上來“度假”。

那段遺世獨立的山中歲月,有苦有樂的自在時光,至今依然可從他們身上讀到!也是全家珍藏的生命印記。

 

悟 道──“生‧滅”之道

山上物資缺乏,但我們並不在意,因為心靈層面感覺很豐富,像是一種修行,讓自己遠離塵囂,也漸漸忘卻塵世中的種種紛擾。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安定又充滿禪意的生活環境,才讓我得以在此八年就領悟出這種沒有前例可循的新式農法。到了第四年,我開始有所悟了,當我在夜裡誦讀金剛經時,在經文中,領悟到萬物生命能量相互更替累積的“生‧滅”之道——生命能量在萬物生時,由自然中獲得,於死後散出回歸自然。而土壤中最強的生滅之力,就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滅週期非常快速,生長時,會大量吸收環境中有機、無機養分與環境能量,衰滅之後,所散出的則是對植物非常有益的有機營養物質與充沛飽滿的生命能量。因此,微生物之生命活性,就是土壤的「地力」指標。所以,要增強土壤地力,就必需提升微生物的生命能量,此觀念正是我的新式農法與一般農法最重要的差別。

初悟萬物生滅之道時,還只是一種初步的概念,只知道微生物與地力之關聯,還沒想到要如何管理土壤與微生物。因此,悟此道之後的四年,我不斷研究提升地力的方法、途徑:如何增進土壤含氧深度?如何挑選好的菌種?如何培養?如何消除土壤中殘留的農藥化肥?如何克服酸雨侵害?如何防治病蟲害?……等等。幸運的是,這幾年在山上也認識了許多專業種植蔬果的農友,他們都是種植作物的專家,但也面臨種種有待克服的盲點,藉由彼此的相互學習、交流技術,也印證、改良自己的新農法。

創 新

在嘗試以新的想法來調整、改良山上農友原本種植方式的結果,在產量與品質方面的改善程度頗為驚人,農藥使用量也降到原用量的1/10,大幅節省了生產成本。多次實作的成功,證實了我所領悟的新栽培法對植物的生機有非常明顯的提升。其實當時就算完全不使用農藥也無妨,只是考量到在梨山原本種植水果的用藥習慣,若馬上完全不使用,怕農友會很不安心,因此初期就先以農藥減量為目標。不過,將農藥減量後,還能提升品質與產量已經是相當令人興奮的成果了。而在協助農友的同時,我也不停進化自己心中所構想的、適用所有作植的新式農法生產系統,也就是後來的『生物氣能天癒農法』。

在這個系統中,我們以摹擬人體生命系統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間裡創造出前所未有、充滿生命能量的自然生態,使植物的生長態勢、產量、品質、營養均大幅提升。更令人驚奇的,使用這種摹擬自然的農法方式,土壤的地力隨著作物種植的時間越久,反而會一年比一年好,地力不減反增,不需翻土,管理起來也相當方便,節省了許多的人力、物料成本。而農作過程中,不僅完全不使用任何有損自然之物質,還能藉由提昇土壤自淨力的方式,讓原本已經受污染的土壤快速恢復健康,將農藥與化肥毒素分解轉化成自然營養,再次回歸自然,達到治療土地、恢復環境生機的效果。這種農法取法於天地萬物生滅之道,對土壤、人體、自然環境有強大療癒能力,也有輔佐現代醫學提昇人體自我療癒之效。這就是我們結合醫學與農業、歷經20多年所研創的萬法自然——天癒輔醫農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野樂活新"食"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